最近如果您有注意到新聞,會常看到類似的新聞標題,
「超預期!美6月CPI年增9.1%」
「紐西蘭第二季CPI年增7.3%,增幅高於預期,創32年新高」
什麼是CPI呢?CPI指的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它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來衡量多種商品和服務零售價格。世界各國採計的項目有所差異,而臺灣針對民生消費的必需用品,如食物類(例如穀物、肉、蛋等等)、衣著類、居住類(例如房租、家庭用品、電費等等)、交通及通訊類(例如交通工具、通訊設備、油料費等等)、醫藥保健類、教養娛樂類、雜項類(例如美容及衛生用品、個人隨身用品等等)共七大類、395個項目群作計算。計算出CPI之後,會與某個基準時間的物價水準作比較。比較兩個時間點的CPI就能知道這段時間物價上漲幅度。
若是將現在的CPI與去年同期的CPI相比是漲還是跌,就稱為CPI年增率,
CPI年增率=(現在CPI-去年同期CPI)÷去年同期CPI×100%
如果目前CPI是110,去年同期CPI是100,代表現在要用110元才能買到去年100元的物品,CPI年增率=(110-100)÷100×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