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於全球網路影音平台所上現的電視劇「魷魚遊戲」,一推出便引起極度熱烈的反應,其中的遊戲關卡,更是大家熱衷討論的話題,像是第一關的一二三木頭人、第二關的椪糖、第三關的拔河……等等。在第二關的椪糖關卡中,參賽者必須用針將椪糖上頭的形狀給分離出來,但因為椪糖是一個非常薄脆的糖餅,所以一不小心就會將糖餅給用碎,讓參賽者慘遭淘汰。生活在臺灣的我們,對於這樣的椪糖有點陌生,但你知道嗎,椪糖的製作過程中竟然也有蘊含國中的化學概念喔。
椪糖是韓國傳統的路邊攤小吃,它的作法是將砂糖加熱融化後,加上小蘇打粉後快速攪拌,再將其抹平成圓形,並壓製上星星、雨傘的簡單的形狀。但為什麼砂糖可以轉身一變成為這樣薄脆的糖餅呢?秘密就在於「小蘇打粉」喔,小蘇打粉又稱為碳酸氫鈉,碳酸氫鈉這種物質在受熱後,會產生一個化學反應,其反應式為:
觀察這個反應式,碳酸氫鈉在受熱後會跑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形成後,這些小氣泡就會充滿在融化的糖漿當中,因此當糖漿冷卻凝固後,就會形成很多的空隙,造成口感變得非常薄脆,像是餅乾一樣的口感喔。
在國二的化學課程裡,除了小蘇打(碳酸氫鈉)之外,還有另外兩位跟它非常相似的物質,這三兄弟的特性有著些微的差異,常常被混淆,老師也趁這個機會幫同學整理一下喔。
碳酸鹽類三兄弟
|
碳酸鈣CaCO3 |
碳酸鈉Na2CO3 |
碳酸氫鈉NaHCO3 |
綽號 |
灰石 |
蘇打 |
小蘇打 |
溶解度 |
不易溶於水 |
易溶於水 |
易溶於水 |
加熱後反應 |
產生二氧化碳 |
沒有反應 |
產生二氧化碳 |
加酸後反應 |
碳酸鈣CaCO3 |
其中加熱後的反應也是考試中最常拿出來比較的概念,下次同學寫到類似的題目時,別忘了想想魷魚遊戲的椪糖,就可以記住小蘇打加熱會產生二氧化碳的特性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