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來到了七月,也宣告了臺灣的颱風季正式開跑,根據觀測的資料,今年的第六號颱風烟花生成於臺灣的東部海面,而第七號颱風查帕卡則是於7/19上午於臺灣的西南部海域(靠近香港)的位置生成,從圖中可以發現臺灣正好夾在這兩個颱風之間,因此當有兩個颱風同時出現時,許多氣象預報便紛紛關心起這兩個颱風是否會產生藤原效應,但究竟什麼是藤原效應?藤原效應又會對颱風的移動出現什麼樣的影響,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圖片來源
所謂的藤原效應,指的就是兩個距離相近的水漩渦或大氣漩渦(颱風),互相影響時會產生的特殊變化,以颱風為例,當兩個颱風之間的距離差距只有1000~1200公里時,這個時候兩個颱風會互相導引,展現出多種不同的變化,以下舉例幾種比較常見的狀況:
(1) 互相影響:以兩者連線的中心做為圓心,共同繞著這個圓心開始旋轉
(2) 單向影響:其中一個繞著另外一個的外圍環流不斷逆時針旋轉
(3) 合併:比較強的颱風把比較弱的吸收,成為自己環流的一部分
那這不過就是兩個颱風間相互影響嗎?為什麼氣象專家們會這麼擔心呢?這是因為當兩個颱風產生藤原效應後,因為彼此互相影響的變數太多,導致於路徑難以預測,所以有時會造成難以料想的災損,以1986年的韋恩颱風為例(這個颱風有侵台四大怪颱之一的封號),因為與另外一個薇拉颱風產生藤原效應相互牽引的狀況下,使得颱風路徑出現180的大轉彎,如下圖所示,同學應該可以發現韋恩颱風的路徑完全顛覆你對於颱風移動方向的想像,在臺灣的氣象史上更被形容為「一個颱風,二次登陸,三次警報,四次轉向」的奇特景象,也為臺灣造成超過200億元的經濟損失。
如果說韋恩颱風離你太久遠,或是你根本當時還沒出生,那麼2012年的天秤颱風你就應該要有印象,當時天秤颱風本來已經要從屏東出海離開,但卻和另外一個強颱布拉萬產生藤原效應,使得天秤颱風出現一記回馬槍,如下圖所示;轉向沿著臺灣東部一路跟隨布拉萬颱風往北移動,造成臺灣東部出現嚴重災情。
目前烟花颱風跟查帕卡颱風相距大約1900公里,還沒有到達會產生藤原效應的狀況,但隨著煙花逐漸靠近,預計在本周四、周五會是烟花颱風最接近或可能登陸的時間點,在不曉得這兩個颱風之間究竟會如何相互牽引的狀況下,同學們一定要充分做好防颱措施,並且隨時緊盯氣象預報,了解最新颱風動態,才能確保自身的安全喔。